2025/03/09 路加福音10章 福音—永永遠遠、有質量的活著
文杰3/9在廈門聚會點的分享
(一)、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
弟兄姊妹平安,路加福音10章至少可以分成3個段落。我想先從大家很熟悉的第2個段落,主耶穌所說的「好撒瑪利亞人」的比喻開始今天的分享。
有一個律法師要來試探耶穌。試探是什麼意思呢?因為耶穌現在很紅,他來了解耶穌是不是異端邪教。或者要設圈套、挖陷阱給耶穌跳,讓耶穌說錯話,找耶穌的把柄,可以治耶穌的罪。
律法師就是舊約律法的經學教師,是教導當時以色列百姓舊約律法的。當然對舊約律法很熟。他問耶穌說,夫子阿,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。他的意思是,我要做那些事,才可以得到永生呢?
耶穌把問題還給他,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他回答說,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你的上帝,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他很簡要的把舊約律法,申命記6章5節、利未記19章18節,律法的總綱回答出來。耶穌也稱許他,你回答的是,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。
讀中文譯本讀不出來,大衛鮑森牧師說,耶穌這邊的行,用的持續進行式,意思是,你說得很好,你如果能夠永永遠遠,每時每刻的持續愛上帝,愛鄰舍如同愛自己,就能得著永生。大家覺得作得到嗎?永永遠遠,每時每刻喔。你身體不舒服、情緒低落,有人半夜因為情緒難過,打電話請你陪他聊天、為他禱告。因為要愛人如己,所以你要勉強自己起床接電話,陪對方聊天喔。各位覺得你真的做得到嗎?
律法師當然聽得懂耶穌的意思,他沒有接耶穌的話,他不願意承認自己做不到每時每刻,都能愛上帝、而且也能愛人如己。聖經記載,他要顯明自己有理,意思是因著他內心的驕傲,他要表示自己很厲害,就對耶穌說,那誰是我的鄰舍呢?
耶穌接著就說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。
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,落在強盜手中,衣服被脫了,還被打成重傷,被洗劫一空,強盜不管這人死活,揚長而去。有一個祭司從那裡路過,看見這人,就視而不見的走過去了。又有一個利未人,也從那裏路過,也沒有停留下來,看看這人有甚麼需要,一樣也是匆匆路過。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,經過那裏,看見那人,就動了慈心,上前用油和酒倒在傷處,包裹他,送他到客棧,在那裡照顧他。因為他還有事要忙,就留一筆錢給客棧的人。說,請你照顧他,若錢不夠,我下次回來時,再把不足的錢付給你。你想一下,這三個人,哪一位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?律法師回答,是那個憐憫他的,耶穌說,你去照樣行罷。
一般我們在讀這段經文時,都會很快讀過去,耶穌就是在告訴律法師,告訴我們要有憐憫心。不能像那兩位祭司、利未人,空有宗教的外表,卻一點愛心都沒有。反倒是被以色列視為血統不純正,是與以色列人世仇的撒瑪利亞人是有愛心的,是真的把愛仇敵活出來的人。所以當我們能愛人如己,甚至愛仇敵,我們就能得著永生。通常我們讀這段經文,心得就是這樣。
但是,這樣有很大的問題喔。如果跟隨耶穌的基督徒,這樣做可以得到永生,那基督教跟其他宗教有甚麼差別?基督徒不一定會比其他宗教的人還有愛心喔。而且那麼多的人需要你去愛,你真的愛得來嗎?你真的願意無悔不計代價地去愛嗎?我年輕的時候愛人多一點,我老了沒有力氣去服事人,那我還能得著永生嗎?如果我愛人了,但我總是做得勉強,我能得著永生嗎?末日審判時,主耶穌會判定我是綿羊還是山羊呢?會不會臨終前那一刻,我們一點把握都沒有,我會得著永生嗎?
如果我們真的認識自己,也許那位律法師就不會問,誰是我的鄰舍。反而應該問,我是罪人,我是落在(世界、魔鬼、撒但)強盜手中,被剝光衣服、把打得半死的,誰是我的鄰舍呢?
大衛鮑森牧師認為整個聖經,主耶穌所說最重要的兩個比喻,都在路加福音中,一個是浪子的比喻,另外一個就是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,因為是清楚表達基督教教義的核心比喻。
(二)、馬大 & 馬利亞的選擇
接著我們來分享本章的第3個段落,耶穌跟門徒來到伯大尼這個村莊,很熱情的馬大把耶穌跟門徒帶回家裏,要接待他們。妹妹馬利亞坐在耶穌的腳前專心聽耶穌講道。馬大則是忙進忙出為著要接待耶穌,她想要把接待工作做好,客人洗手、洗臉、洗腳、茶水、飯食、…..她都盡心盡力想安排好。也因為想做的事實在太多,她先是心裏忙亂煩躁,也許她叫妹妹來幫忙,妹妹不為所動。心裏不舒服的情緒高漲,開始想要責備人。她向耶穌抱怨,我的妹妹留我一個人伺候祢,祢不在意嗎?請祢吩咐她來幫助我。
耶穌回答說,馬大、馬大,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,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,馬利亞,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,是不能奪去的。
一般,我們如果看經文表面,匆匆讀過,可能會誤解成,耶穌看中我們,讀神的話,看中我們專心聽牧師講道,看中我們更多的聚在一起研讀神的話。一般行政性的服事不是那麼重要。
如果回到經文本身,耶穌到馬大家裏,肯定要幫耶穌和門徒準備茶水和飯食。但耶穌希望馬大、馬利亞、拉撒路,還有他的門徒都先坐下來聽祂說話。此時已經越來越接近祂要上十字架的時間,祂希望門徒聽得懂、希望馬大姊弟一家都聽而且聽得懂。
聽耶穌的話真的很重要,聽得懂耶穌的話更是重要。馬利亞聽懂了。馬太26章、馬可14章、約翰12章都記載,耶穌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前幾日,耶穌又來到伯大尼,西門為耶穌預備筵席,馬大一樣熱情的伺候耶穌。馬利亞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達香膏,澆灌在耶穌的頭上,抹耶穌的腳,又用自己頭髮去擦。猶大責備馬利亞浪費了三十兩銀子,把香膏賣了賙濟窮人豈不更好。但耶穌說,由她罷,為什麼為難她呢?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。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,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,只是你們不常有我。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,她是為我安葬的事,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。
馬利亞專心聽,而且真的聽懂了。有人說,馬大和馬利亞性情不一樣,所以選擇不一樣。其實不是性情不一樣,是優先次序的問題,一個選擇先愛鄰舍,一個選擇先愛主。
我們承認、接受自己是罪人,承認自己常常自以為是,承認我們常常不夠愛主、愛人。知道我的罪不是靠做善事、行功德所能彌補的。只有真正能做到永遠愛神、愛人如己的耶穌,也只有祂是無罪的,卻願意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承擔我的罪,只有祂夠資格成為贖罪祭。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好撒馬利亞人。當我們承認、接受這一切。耶穌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生命,祂的愛澆灌在我們裏面。而且每天懂得先親近神的基督徒,被神炙熱的愛所充滿的基督徒,會願意開始去愛人,不因為什麼,只因為被神的愛充滿,愛滿溢出來了,想把愛分享出去。這樣的愛,就比較不是勉強自己去做的,做了也相對不會想求回報。就跟那天耶穌到馬大家裏,祂特別希望大家先坐下來聽祂說話。現在也是一樣,主耶穌希望我們每天都先親近祂,甚至生活中,隨時都可以跟祂商量、親近祂。
(三)、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傳天國的福音
第一段落,路加記載,耶穌差遣門徒兩個、兩個的出去傳福音。一般如果我們匆匆讀過,會覺得,耶穌要我們多多的去傳福音。
假設一個年輕的弟兄剛到教會,他穩定聚會,但他還在認識神的階段,可能還沒被神的愛很深的充滿過,你一天到晚叫他去傳福音,坦白說,會讓這個年輕人很有壓力。傳福音有壓力,覺得很勉強,可能就是還沒嘗到神所預備充滿愛的豐盛筵席。
前陣子,在台灣的教會聚會,一位年輕的弟兄主動問我,我都是怎麼面對工作的壓力。我跟他分享了一些例子。他有點失落的告訴我,什麼,你出來工作這麼久,信主也這麼久了,還會有工作壓力,甚至有時候還會憂慮到睡不好。哈哈,我有跟他分享主耶穌怎麼成為我的幫助,但他就覺得你那麼老了,還有工作壓力,人生怎會有盼望阿。
過了幾天,他call我,希望我再陪他聊一聊。他說,半年前,他在工作場合犯了錯,老闆都已經原諒他了,他還一直定罪自己,他不知道怎麼辦。我慢慢地從理性上的陪他去逐一的分析,他的犯錯造成了哪些問題或傷害呢?逐一分析完,他也同意其實都還好,重點是被他冒犯的人,都勸他說,真的沒事啊。是他還過不去。他說他禱告了,求耶穌幫助他,但好像自己還是很容易陷在負面情緒中。他已經來教會兩三年了喔,而且穩定聚會、熱心服事喔。但我知道他熱心服事人,許多時候是人格特質的關係,許多時候是「靠自己」,勉強自己在服事,就會做的很辛苦。不是有時,也許是大半的時候都是,加上他常被負面情緒籠罩,服事起來更是辛苦。
我跟他分享兩點,魔鬼看他這樣一直落在否定自己的情緒中,魔鬼拍掌叫好,而耶穌多麼希望孩子你來倚靠我,用我的眼光看你自己,不要再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。
第二點,我跟他說,基督徒要學會爭戰,面對負面情緒,我們要學會爭戰的方法。我告訴他,每天按時做該做的事,情緒好做該做的事,情緒不好更應該按時做該做的事。譬如說,我每天起床後先親近神半小時,接著運動半小時,邊運動邊聽牧師講道,沖個澡,再去公司。我鼓勵他也規律的這樣做。
我跟他分享可以聽,江秀琴牧師的內在生活系列講道,學習讚美、等候神、謙卑的生命真理。這些都是在幫助他面對負面情緒時,怎麼爭戰。若真的聖經讀不下去,我很願意送我寫的書給他,他可以邊讀聖經邊,當作看故事一樣的,一邊參考我寫得讀經心得。時間不用長,養成習慣最重要,每天20分鐘就好。
他說,他擔心他定不下心來讀來聽。我跟他說,一個人出去每天都被打,有人告訴他這武功祕笈練一練,別人就打不了,不會再欺負你,那你學不學。他聽完以後,覺得有道理,說他試試看。哈,我會再跟他聯絡,看他武功練得怎麼樣。
10章2節,主耶穌對門徒說,要收的莊稼多,作工的人少,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,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。(莊稼多,表示出去傳福音有很大的機會,會成功)。
3節,你們去罷,我差你們出去,如同羊羔進入狼群。(傳福音,是在做搶救靈魂的工作,是跟魔鬼撒但在爭戰,當然會有辛苦的一面)。
5節,無論進那一家,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。那裏若有當得平安的人,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,不然就歸與你們了。
16節,聽從你們的,就是聽從我,棄絕你們的就是棄絕我,棄絕我的就是棄絕那差我來的。
這一段似乎在告訴我們,傳福音會有成功的時候,當然也會有許多人要拒絕福音。被拒絕了,當然也不要因此覺得自己很失敗,對方拒絕的不是我們,是上帝。我們不是最關鍵的部分。
當然我們希望跟身邊的人傳福音都會成功。但沒關係,我們是福音的天使,我們把上帝的祝福去跟人分享,這個人若是上帝所要揀選的,當然對方得著祝福。若對方拒絕接受福音,我們在當中也要得著祝福。我認為傳福音成不成功,都是上帝祝福我們的管道,都要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。
去年底,在常州的教會認識一位年輕的弟兄。他剛接觸福音,但很穩定聚會。他自己創業做生意,他來常州公司拜訪我,看有沒有機會合作。聊開了,我感受到他對信仰的認真渴慕,我就跟他說,很冒昧,我能不能把我寫的書,還有江秀琴牧師的內在生活系列講道的一個隨身碟送給他,跟他分享。他說當然好啊。之後他有認真讀、認真聽,常跟我分享他讀到那一段,對他有什麼幫助,這樣的互動很鼓勵我。他也主動幫我介紹其他讀者。受到他的激勵,我在常州教會,看到一些年輕的新朋友,很渴慕的。或是有一些已經聚會一段時間,但突然不來的,我會跟對方聯絡,要不要看我的書阿。希望能幫助對方多認識耶穌的愛。
傳福音有成功的,當然有失敗的。
我很想念一位弟兄,我跟他足足討論了兩年,到底有沒有神這個話題。我們感情很好,但我們常很用力熱烈的辯論。後來一些奇妙的經歷,他願意相信有神,還特別來找我,要我帶他做決志禱告。但後來某些原因,他一直不出去工作,他開口向我借錢,不是怕他不還,而是覺得他這樣不對,我沒有借他。他後來改了電話號碼,我就連絡不上他。說真的,我很想念他,我會再試著努力看看,能否找到他。
十幾年前,我參加一位女同事的婚禮,當時她還不是基督徒,但先生是基督徒。她邀請我去參加她的婚禮,還邀請我上台幫他們說幾句祝福的話。喜宴中一位滿頭白髮的媽媽來找我,說她的孩子都不出去工作,我能不能介紹她孩子跟我認識,讓我鼓勵她的孩子。我跟她說,當然好啊。疫情前,我只要有回台南都會盡量抽空跟這位弟兄碰面。他很負面,總是抱怨身邊的人,總是有理由說他為什麼不出去工作。疫情那幾年,我幾乎沒跟他碰面,只用line互動。去年6月以後,傳line給他,他都沒有讀。農曆年後,打電話給他,他沒有接。我已經問到他家裡的電話,我也會再跟他聯絡,跟他母親聯絡。
傳福音,關心人,遇到挫折的機會很高的。但不管成不成功,這個過程都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。跟那一位弟兄討論有沒有神的過程,刺激我去思考許多的事,怎麼回應他的問題。我要說,陪伴的過程,真的得著很多祝福跟喜樂。雖然失敗的機會頗多,但聖經說,只要有一個人信主了,連天上的天使都要歡呼。
有一位認識超過20年,在工作職場認識的女性朋友。與我的家人也都熟識。雖是斷斷續續聯絡,但真的很熟。我持續跟他分享福音,中間她也一度表達興趣,我還兩次介紹台灣教會的朋友跟她認識,要讓台灣教會的朋友帶她認識主,但後來她都沒有參加聚會。
最近跟我聯絡,她被詐騙集團騙走好多錢。她慌亂也很自責,擔心爸媽若知道了,爸媽的身心是否扛得住,她一度傳訊息告訴我,她這麼沒用,乾脆就不要活算了。真是嚇到我了,我只能電話陪她聊一聊。後來,我想到之前,我帶她去教會認識的一對夫妻,他們是我年輕時在新竹聚會的小組長夫婦,大嫂是充滿熱情的人,我朋友也還記得她,我跟她說,我跟那位李大姐聯絡,讓她來陪伴你,陪你去報警,陪你講講話好嗎?感謝主,她沒有拒絕。
小組長夫婦,真的很愛主也愛人,隔天我跟他們聯絡上,李姐了解狀況後,馬上就跟我這位朋友聯絡。開始這兩週對她的陪伴。昭雯、跟我也陸續關心她。前天週五晚上跟他聯絡,她說,不知道為什麼,她心裡漸漸平靜下來,雖然很困難,但她還是為著許多事感恩。當她有負面情緒出來,她就趕快跟耶穌禱告,求主耶穌幫助她。因為我跟她分享過剛剛所說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,我跟她說你這樣隨時倚靠耶穌,耶穌一定會幫助你的。我也跟她說,哈哈,基督徒就是長這個樣子。
感謝主,小組長夫婦真的很熱心愛主愛人,我很可以體會主耶穌為什麼差遣門徒是兩個兩個的出去。弟兄姊妹一起同工,服事更有果效。
我們繼續讀17節,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,主阿,因祢的名,就是鬼也服了我們。20節,主耶穌說,然而不要因鬼服了你們就歡喜,要因你們的名,記錄在天上歡喜。(服事會有成功的時候,但人一不小心就會驕傲,忘了是上帝做的。服事也會有失敗的時候,不論成功或失敗,要單單因為我們是已經重生得就的基督徒歡欣。)
(四)、對於生命的一點省思
上次,我有跟大家分享,過年時,我讀了一本書,第二座山。裡面還有提到一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,對我也是一個頗大的衝擊。
作者說他很感謝,芝加哥大學的老師們,給了他至少六樣事情。
1).歡迎我們進入學者的行列,這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,有無數前輩把一生奉獻給閱讀、思考、激烈辯論,竭盡全力活得更充實。
2).引領我們認識歷史上的各種道德生態:強調榮譽和榮耀的希臘傳統,強調守法與嚴謹意識的希伯來傳統,強調謙遜、恩典的基督教傳統、建立在理性、個體自由權和個個人自由之上的啟蒙計畫。斯多葛主義、浪漫主義、佛教思想、儒家思想、馬克思主義、女性主義…..。
3)教導我們怎麼看事情,把自我拋開,從能夠清楚看見真相的人身上學習看事情的能力。
4).教導我們智性的勇氣,將真理和能夠讓你受人喜愛的事情分開。有著不討好人的勇氣。
5).教給我們情感知識。知道在什麼樣的情境下,該有甚麼樣的感受。厭惡不公義、同情心、虔敬之心。
6).給予我們可以熱愛的新對象。善用人對美的天生渴望。渴求更高層次的美。
書中提到耶魯大學的教授克隆曼分析,19世紀後半段與二十世紀前半段,美國的高等教育,信仰所謂人文主義理想,這種理想認為大學存在的目的是教導幫助學生回答人生的終極問題,思想人存在的意義。型塑學生的靈魂、品格。至少保證學生畢業時,他們曾接觸過一些人類想過和做過的顛峰之作。
後來,大學變得更加多樣、多元。許多學校拋棄人文主義理想,採取所謂的研究理想。許多學問被細分,學者在自己的領域做研究。不再專注於人生的整體,而是要求聚焦於某個狹隘的面向。「人該為什麼而活」變成是不切實際的問題。也好像是不夠專業的問題。
克隆曼教授認為研究理想使大學無法讓學生整個人投入學習,而學生階段正是最需要意義與渴望的階段。學校彷彿在暗示學生,不要去理會簾幕後方的靈魂。這並不代表道德教育被逐出校園,但大家不再談論此事,所有人都承認,道德陶冶很重要,但它比較像是個人的事。
學生被教導如何批判性思考、質疑、保持客觀,以及分析事情,但幾乎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與事物連結,如何欣賞別人、宣誓效忠、仿效與服務。大學裏充斥著資訊,但意義匱乏,與社會裏一樣。
作者說,幸運的是,芝加哥大學一腳跨足研究理想,一腳仍深植人文主義理想。學校要學生至少花兩年的時間研讀偉大的經典,老師不只教導書本裡的知識,還體現他們所教的東西。
我回想自己的生命,從中學、到大學,大部分時間讀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。極少去思考。大學時期有一位歷史老師,在學校裡、在我讀大學那個城市裏,算是有名的老師,但我不喜歡上他的課,現在想起來,他應該是要刺激學生們思考,常丟出許多問題,卻不給答案。不是老師有問題,原來是我有問題,我只是一個考試機器,根本沒有思考能力,也討厭思考。
現在想一想這樣的生命滿可怕的,生命好像只有一條出路,沒有其他可能性--找到好工作、找到喜歡的對象,工作順利升遷。
這樣的心態,出社會以後,老闆的眼光、主管的眼光、老婆的眼光、岳母娘的眼光支配我的決定、生活。
我的功課好不好、我能夠考上什麼學校,我的工作能力,決定自己怎麼認定自己的價值。
我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能退休。
我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,他才不會輸在起跑點。
別人做善事,我是否也要這樣做。
忍不住發了脾氣,或說錯話,就活在懊惱中。
這樣的生命,真的有好好活著嗎?
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建議老師善用人對美的天生渴望。讓學生接觸更多美的事物,以此型塑他們的想像力,當他們長大後,他們會渴求得到更多重要的事物。從讓學生看一張美麗的臉龐開始。當他能欣賞具象美之後,他就會被更高層次的美吸引,那就是友善的個性以及一個良善之人美好心地的美。當他能明白這種美之後,他會領悟一種更高層次的美,那就是正義社會之美。當他看過正義社會之美,他會繼續渴求更高層次的美,那就是追尋真理與智慧。接下來,他會嚮往美的終極形式,也就是美的本身,涵蓋一切的超脫之美的一種永恆形式,它不會盛開,也不會枯萎,無法再增添一分,也無法再削減一分。對柏拉圖來說,那就是神性。
對我而言。知道月亮繞著地球轉、地球繞著太陽轉,每個星球懸掛在空中,認為是理所當然。
人有各樣的器官,可以消化食物,排泄不需要的東西。有心臟輸送血液、有肺部可以呼吸。認為是理所當然。
花草樹木、各樣的生物受造奇妙,卻不太懂得欣賞。
從小拜拜,求平安、求學業進步、求老闆生意順利。對神明的認識就這樣。少了對美的欣賞力,更不知道美的層次。
(五)、結語
華人社會沒有永生的觀念,但如果此時的生命是有意義的,那我們不是應該繼續的一直活下去嗎?怎麼會今生結束,就什麼都沒了。
猶太人的社會,是高度人文主義理想的社會,他們有永生的觀念。但律法師問錯問題了。夫子,我該做什麼,才能承受永生。如果仔細想一想,生命從來不是人給自己的,如果生命不是因為人做什麼就能得著的,怎麼會是人若了做了什麼,就可以得著永生呢?
福音是,我是落在強盜手裏,被打個半死的人。強盜包含這個世界的價值觀、運作體系、包含看不見的魔鬼撒但。但耶穌是憐憫我的。不是因為我做什麼,我才能得著永生。單單承認我是罪人,然後接受祂做為我的救主,接受祂為了贖我的罪,為我死、接受祂已經從死裡復活,因著相信祂為我死,相信祂已復活,我就要有復活的新生命,這就是福音。我的罪得著赦免,跟創造我,給我生命氣息的上帝重新連結上,回到起初祂創造我的心意,花時間與祂在一起,我就回到起初神創造伊甸園,人只吃生命樹的果子,就可以永遠活著的生命。
過去一個月,我反覆在研讀、思想這一章的經文。我反思自己,有沒有「有品質的活著」。出來工作這麼多年,工作沒做完我會落在焦慮的裏面,所以花很多時間在工作。憂慮我爸媽還沒信主,憂慮我讀經進度這麼慢,會不會有好多卷書,在年老前都讀不完。這些事常抓住我的心。爸媽還沒信主,當然我要懇求神給我智慧愛心,知道怎麼服事他們,更重要的是持續為他們禱告。某種程度,我就是在跟他們傳福音,傳福音是好事,為什麼要憂慮呢?寫讀經心得是好事,我為什麼要憂慮呢?有太多事會抓住我們的心。
神創造我們時,肯定沒有要我們這麼容易憂慮的,也許我的生命節奏要再慢一點,多欣賞美的事物,多多倚靠我的好撒馬利亞人主耶穌。
雖然我還有許多的不完全,但當我讀了好多位牧師對這一段好撒馬利亞人比喻的分享,我很興奮,在今天的分享前,最近我已經跟3個人分享這一段經文,我深刻覺得,當基督徒真的很幸福,不用刻苦己心的要求自己這個要做、那個要做。單單倚靠耶穌,讓耶穌做我生命的主,有軟弱就求耶穌幫助我,何等幸福。
基督徒常說永生,有時候還會被非基督徒笑,但永生不只是口頭禪,不是虛無飄渺的信念。是賜給真實倚靠耶穌的基督徒的寶貴恩典,是可以今天、明天、後天、直到永永遠遠都活著,而且活得有質量。